砂行动党社青团秘书蓝立康呼吁教育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指出双方缺乏沟通与理解,已逐渐削弱孩子的全面发展。
蓝立康表示,学校教育与父母的参与在塑造孩子成长过程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指出,许多家长对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不了解,而老师也往往对学生在家的生活缺乏认识。
“这种脱节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双重性格,在学校与在家中表现截然不同,让大人难以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的言论是针对雪兰莪近期一宗校园悲剧事件而发,一名14岁的男学生在校内刺死了一名16岁的女同学。
蓝立康对此表示震惊与悲痛,形容事件“令人心碎”。
他指出,这起悲剧凸显出教育部与家长之间在引导和培养孩子方面缺乏协调,尤其是在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发展方面。
“我发表这份声明,是为了表达我对这起震撼全国的悲剧的关切。昨日的案件,已是今年至少第五起严重的校园悲剧。从沙巴学生离奇死亡案、两起发生在西马小学校园内的学生身亡案、马六甲中学生集体性侵案,到如今这起校园命案;这些悲剧本不该发生,却一再出现在原本应是孩子们安全学习与成长的场所。”
他表示,这类事件已引发家长与教师群体的普遍焦虑。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他们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然而,当类似的悲剧频频发生,社会自然会感到不安与痛心。学生、老师与家长如今都在质疑。我们的学校,是否仍是孩子真正的安全空间?”
蓝立康将问题部分归咎于现代家庭结构的转变与生活压力,指出许多双薪家庭的父母高度依赖学校与补习中心来教育孩子。
“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意义的交流,对彼此的情绪状态也逐渐陌生。”
他进一步警告,儿童过早接触手机与未经监督的网络内容,可能对其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部分孩子在缺乏关注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误以为只有做出极端行为,才能引起他人注意或获得认同。”
蓝立康呼吁家长与孩子保持积极沟通,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并强调“家长的参与不等于干涉”。
“即使是在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时的简单对话,也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
他同时呼吁教育部建立更全面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定期与系统性沟通。
“目前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仍过于聚焦在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发展却鲜少关注。
教育部是时候建立一套更全面的沟通框架,让学校与家长能共同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而不仅仅是成绩。”
最后,蓝立康呼吁教育部与家长携手合作,恢复校园应有的安全与信任。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每一起悲剧都应成为痛苦的警钟。只有家庭与教育体系携手合作,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让学校重新成为孩子们安全、快乐成长的净土。”